科研动态

提高分子结晶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

来源:武汉大学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发布时间 : 2024-10-14      点击量:

通过分子设计精准控制体异质结(BHJ形貌是开发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面临的长期挑战之一。

近日,武汉大学闵杰教授和孙瑞副研究员等人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侧链(分别在苯并三唑单元上引入甲基、2-乙基己基和2-癸基十四烷基的小分子受体(SMAs),R-MR-EHR-DTD

本文要点


1) 这种侧链调控可以有效调节受体/受体(A/A和给体/受体(D/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BHJ活性层结构的微调。
2) R-MR-DTD相比,R-EH与给体PM6表现出更强的A/AD/A相互作用,形成更紧密的分子排列,改善了BHJ网络结构,增强了电荷传输和提取性能。
3) 在三个体系中,PM6:R-EH不仅表现出超过18%的器件效率,还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本研究深化了A/AD/A相互作用对BHJ形貌的协同调节作用,为实现高效且稳定的工业化OSCs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图1. (a)所研究的光伏材料的分子结构;(b)小分子受体稀氯仿溶液态(虚线)和薄膜态(薄膜态)的归一化吸收光谱图;(c)PM6和小分子受体的能级图;(d)氮气气氛下,受体以10°C min−1速率升温的DSC曲线;(e)所研究的小分子受体在OOP方向的散射曲线;(f)所研究的小分子受体的CCL, ΔHm, and μe直方图。

图片

图2. 纯薄膜表面测量的(a)水和(b)乙二醇接触角;(c)纯薄膜的表面能和基于PM6和受体体系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d-f)PM6:R-M、PM6:R-EH和PM6:R-DTD共混膜的GIWAXS图;(g)PM6:R-M、PM6:R-EH和PM6:R-DTD共混膜的散射曲线;(h)所研究共混膜的CCL、μhμeμh/μh 直方图。

图片

图3. (a)器件结构与A/A和D/A相互作用的图示;(b)在AM 1.5G、100 mW cm−2条件下最优OSCs的J-V曲线;(c)相应器件的EQE谱图;(d)光电流密度和有效电压间的关系图(Jph-Veff);(e)纯受体材料和相应体系的PL光谱图(R-M、R-EH和R-DTD;(f)器件中VOC对光强的依赖关系测试图;(g)相关太阳能电池的归一化TPV曲线图。

图片

图4. (a)在一个太阳光照射下,MPP跟踪的相应OSCs的光稳定行为,以及基于不同受体(R-M、R-EH和R-DTD)器件的归一化PCE、VOC、FF和JSC变化曲线;(b)小分子受体未老化和老化的共混膜在OOP方向的GIWAXS一维线图;(c)小分子受体未老化和老化的共混膜的 CCL和KCCL直方图;(d)各体系光老化前后电荷提取时间的直方图;(e)各体系光老化前后电荷迁移率的直方图。